年近六旬“葫芦爷爷” 为传统手艺注入新鲜力量 城事-长春站 李超 292445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年近六旬“葫芦爷爷” 为传统手艺注入新鲜力量 城事-长春站 李超 292445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春站 > 城事

上微博 玩抖音 开网店

年近六旬“葫芦爷爷” 为传统手艺注入新鲜力量

2019-07-23 09:01 | 来源: 长春晚报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经典动画片《葫芦娃》伴随着很多人走过了美好的童年。人们梦想着可以像动画片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样,拥有一粒神奇的葫芦种子,结出多彩的魔力葫芦。在长春,就有这样一位“葫芦爷爷”,痴迷葫芦近10年,他种葫芦、收葫芦,并用巧手在葫芦上烙画,还利用上微博、玩抖音、网店等新媒体,让他的葫芦成为新晋网红,远销台湾。昨日,记者来到“葫芦爷爷”——王洪淼的家里,听他讲述他和葫芦的故事。

  以火为笔

  为葫芦赋予新的生命

  在王洪淼家的客厅里,书架占据了一面墙,上面摆满了各色葫芦,充满中国元素的图画栩栩如生地烙烫在葫芦之上。

  据王洪淼介绍,葫芦与“福禄”谐音,有吉祥的寓意,中国神话中将其视为宝物,还可以作为盛酒的妙物。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国画、素描,2011年偶然得到一个葫芦,就想用葫芦作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当时家里生炉子,我就用烧红的铁钩在葫芦上烙画,铁钩温度不好控制,烙画难度大,效果并不好。后来偶然看到一档电视节目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真的有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就开始学习用电脑查资料。上网这事对我来说很难,我拼音不好,就在家里的墙上贴上声母、韵母表背诵,让女儿帮我在网上查关于葫芦烙画的资料,后来终于掌握了在葫芦上烙画的技术。”王洪淼说,成品的烙画葫芦制作需经打皮、晾晒、打磨、绘图、烙画等工序。

  王洪淼葫芦烙画的主题,更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花鸟、山水、神话人物等,也有年轻人找他在葫芦上烙明星。

  自从2011年迷上烙画,王洪淼至今没有间断,随着他烙画技术的成熟,除了在葫芦上烙画,他还尝试着在宣纸、木板上烙画,一晃已经积累了近10年的烙画经验,王洪淼已经从烙画“小白”,转变为吸引多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烙画民间艺人。王洪淼说,制作葫芦烙画需要耐心和坚持。

  以网为媒

  大爷“硬核”玩转新媒体

  在王洪淼的书架旁边,还有一个写字台,写字台上都是他的工具,除了电烙铁以外,还有一台电脑、一个手机架,这些也是他的必备工具。老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如今,近六旬的“葫芦爷爷”已和女儿学会了如何用智能手机拍视频做抖音。王洪淼说:“女儿不厌其烦地教了我好多遍,有时候我搞不懂就给她打电话,开始做一个视频要好长时间,现在策划加拍摄加在抖音上做后期上传,一个视频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

  在学习拍摄视频的时候,王洪淼的摄影技术也日渐提高,“我发现手机前后摄像头拍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后置摄像头拍出的画面更鲜艳。后期配乐也是一门学问,每个作品画面不同,拍摄题材不同,选择音乐也不同。”

  王洪淼和记者“显摆”他的抖音号,记者看到粉丝已经有1343人,获赞数9282个,上传的视频都是以葫芦为主题,有他制作葫芦烙画的过程,也有他展示的成品,作品中的留言几乎都在为老人家点赞、加油。

  “做葫芦烙画,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友情。我在网上有一个葫芦烙画的圈子,都是来自天南地北喜欢葫芦烙画的朋友。从做葫芦烙画开始到现在,大家通过网络沟通烙画技巧,最长的一位‘网友’我俩认识已经十余年了,大家没见过面,就是在网上沟通烙画技巧,有长处就互相学习,有不足就互相鼓励,从中学到很多。”

  起初,王洪淼只是把自己创作的葫芦烙画作为收藏或送给朋友。后来,在女儿的支持下开了微店和淘宝店,营业当晚,就接到一个广州的订单,并得到了买家的赞许,王洪淼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自己的艺术得到了认可,“做这个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但现在能有人认可我的葫芦作品,并且为其付出价值,我很开心”。

  在王洪淼看来,让葫芦烙画在互联网上“走秀”,就是让这门艺术插上了传播的翅膀。人们可以通过抖音、微博,零距离地去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它,为它沉淀。只有年轻人喜欢它,才能让老手艺传承下去。

  长春晚报记者 陈思秀

编辑: 李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