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画如何“重生”?
装裱修复工作由谁来完成?
这项技艺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
……
12月1日,长春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明德轩内人流涌动,名家齐聚,“走进非遗文化 探索朝阳韵味”活动正在这里火热举行。
活动现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装裱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装裱修复技艺”项目负责人栾天阳通过细致讲解,逐一回复大家对非遗技艺的相关提问。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我们这些人常常被称为是‘书画郎中’。”据栾天阳介绍,装裱用料通常为绫绢、锦、绸缎,高档皮纸、红木,以及玛瑙、翡翠、琥珀、琉璃等材料。在修复过程中,秉持修旧如旧原则,注重色泽与韵致。“精、严、新、顺,做到这些,就能使被装裱修复的画作韵致重现,焕发新貌。”
装裱修复技艺源远流长,一画一框之间,一托一镶之际,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经典技艺的传承。在听了栾天阳对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悠久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其对古书画文物的保存、流传和收藏发挥的重要作用的介绍后,大家感觉到格外自豪。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装裱修复技艺的知识,感觉非常神奇。以前我对非遗文化了解得并不多,但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一位小朋友说。
“参加这次活动之后才知道有装裱这道工序,并且这样繁琐精细,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活动是好事,对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有益的。”市民赵女士说。
活动结束后,栾天阳表示,“现在社会各界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技艺。”
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举办本次活动,是希望通过展示、交流、互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朝阳区坚持不断创新非遗保护工作方式,打造“馆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公园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并传承非遗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月文明实践活动之一。在12月份,“螺钿溢彩 ‘襟’上添花——非遗体验”“翰墨流光•艺映朝阳——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美育系列活动回顾展”“‘一念之诚’——启予国学《传习录》读书会”“压力拜拜 快乐嗨嗨——心理直播”等多场常态化活动,将在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陆续开展,多元活动发力,持续为朝阳群众文化生活添彩。
朝阳区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