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德惠市在岔路口镇举办“稻米小镇”迎来丰收季主题新闻发布会。德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莉,德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福涛,德惠市岔路口镇党委书记刘金威,德惠市岔路口镇稻渔综合种养大户、吉林省蟹稻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义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由杨莉主持,王福涛介绍了德惠稻米发展总体情况及现状。德惠市建立了岔路口镇、大房身镇的7.6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组织指导发展绿色水稻基地面积14.5万亩。培育了佰顺、山河、佳峰等加工企业,打造领军型龙头企业2户。支持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和管理体系认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宣传、展示和推介活动。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德惠稻米好吃的原因,刘金威回应,岔路口镇土地平整连片,90%以上为水田,地处北纬41°-46°黄金水稻生产区,属季风区温带半湿润地区,平均温度4.9℃,年日照2609.7小时,无霜期143天,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农药用量低。土壤为草甸土,黑土层厚,有机质及营养丰富。且临近松花江与沐石河,水量充沛,保障近4万公顷水田灌溉。
对于水稻产业发展及规划的问题,刘金威表示,德惠大米产业根基扎实,岔路口镇已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全镇稻米加工企业发展到3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83 个、家庭农场76个,年加工能力26万吨。未来将按“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做优一产”思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推进农文旅融合。
在被问及稻田蟹和稻米市场销售情况,以及种养户收入与普通单一稻米种植收入区别时,李长义称,稻田蟹和蟹田米市场供不应求。种养户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在稻米收入基础上增加稻田鱼、蟹收入,每垧地增收7千-8千元。镇里会请专家为种养户开展业务指导,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每年开展不少于5次学习活动。
针对德惠大米产业发展做法及未来规划的提问,王福涛介绍,做法上,通过建基地、育龙头、强品牌推动产业发展。未来将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加工机械化、数字化水平,强化“德惠小町”等品牌优势,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十五五预期目标,实现粮食、收入、环境三赢的局面。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牛思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