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老伙计们下下棋、唠唠嗑,下午再去社区活动室跳个舞……社区食堂也开业了,连饭都不用做,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坦。”紫金苑小区老住户王登高的“舒坦”生活,源自长春市二道区八里堡街道宜良社区持续打造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
据社区网格员李美花介绍,紫金苑小区建于2002年,此前因设施老化、功能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体验。宜良社区直面民生难点、瞄准民生热点、回应民生痛点,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这一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渐进式打造优美、舒适的绿色庭院环境。如今,在小区公共空间,既安装了便民椅,又修建了“口袋花园”……“新妆容”替换“老模样”,居民的惬意笑脸,成了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让改造走“新”先走“心”
“老李,你家那栋楼的声控灯也换新的了吧!换完之后真亮堂,再也不用担心晚上走楼梯磕磕绊绊了。”
“换完了!现在咱们小区硬件水平一点儿不比其他小区差。这不,社区又让大家给小区改造出主意、想点子呢!”
……
2月20日,在紫金苑小区解忧议事会上,居民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小区建设问题,一幅“社区的事让居民自己说了算”的场景格外生动。
近年来,为了实实在在地听民声、解民忧,宜良社区通过组织开展解忧议事会,以及入户走访、日常聊天等活动,征求居民对小区“改造什么”“提升什么”“怎么改造和提升”的意见建议和具体诉求,让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改造、协助查缺补漏,使每项改造都改到了居民心坎上,以“焕新”赢“民心”。
一组数据更为直观——宜良社区通过组织居民自筹、申请专项经费等方式,已累计投入40余万元,先后组织疏通小区堵塞下水管道1192次,雇用保洁清理楼道环境卫生192次,更换楼宇防盗门26套,楼道墙体翻新5012平方米,安装声控灯77套……一栋栋楼房穿上“新衣”,一盏盏楼道灯重新点亮,小区硬件水平的全面升级,为居民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配套“务实”更“物实”
“我们小区老年人多,平时大家特别喜欢在楼下唠家常,但以前连个能坐的地方都没有,自带小马扎仍然‘一位难求’。”居民郑贵莲说。她告诉记者,邻居们向社区表达诉求后,社区工作人员很快便来调研、规划了。如今,紫金苑小区不仅设置了15把休闲椅,还利用空置的方砖路面修建了一处“口袋花园”,让居民日常交流有了好去处。“冬季来临前,我们在新建的休闲小广场上召开了‘板凳会议’,大家一起讨论楼道保暖等问题,有想法的说想法、有力的出力,让居民都受益。”郑贵莲说。
此次改造提升项目涉及10栋多层建筑、526户居民。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社区与相关单位在项目立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全程接受居民代表的参与和监督。反映诉求并享受到成果的居民,为社区送上了一面锦旗——“小区改造暖民心,休闲娱乐享安然”,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感激之情。
让管理“合规”又“合理”
“老伴儿,快把手套给我拿来,楼下正铲冰呢,我去帮帮忙……”说完,荣军下楼加入了铲冰队伍。他说,自从社区兜底管理,引进打扫卫生团队、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区很快便获得了“新生”。
三分改、七分治。如何形成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
对此,宜良社区党委书记李春艳认为,“小区改造提升应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过程中请居民监督,改造后问效于民,这样有助于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实现改善生活‘硬件’、升级治理‘软件’这一双目标。”
正如李春艳所说,宜良社区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后期维护管养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社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级网格,招募一批有管理能力的志愿者,并通过开展“‘宜’心向党”党群活动、“‘宜’文汇友”书画培训、“‘宜’路欢歌”歌舞表演等活动,实现队伍更稳定、成员有责任、居民给好评。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每一个当下,都是迈向新起点的开端。如今,改造后的小区从细节到整体均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喜人变化,精细化管理不仅让人们住有所居、舒适宜居的构想照进了现实,更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
来源:长春日报
以“新”换“心” 托起稳稳的幸福
——二道区八里堡街道宜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进行时
2025-02-28 15:3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初审: 房彦妮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