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科技创新:激活“科创因子”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公主岭市-区域模块 梁欢欢 3914450
公主岭科技创新:激活“科创因子”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公主岭市-区域模块 梁欢欢 391445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春站 > 区域模块 > 公主岭市

公主岭科技创新:激活“科创因子”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1-10 08:5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公主岭市坚定实施“1369”高质量发展战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和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为推动县域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了有力的科创支撑和发展动能。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激活“科创因子”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也是最活跃的创新力。向“新”而行,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创因子”和传统农业相结合,让农业现代化的“蓝图”更加实景化。

  吉林省百利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创业引领产品焕新,积极打造智能化“大豆品种孵化平台”。同时,不断开发深加工产品产业链,通过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逐步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实现以“豆”为题,以企带产,以产兴镇,推动区域经济向好发展。

  “我们正在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核心打造‘智慧育种4.0工程’,致力于打通品种——生产——市场间的壁垒,加速大豆新品种开发效率;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育种和规模化种植相结合,逐步接入阿里云、大疆农业平台,集成全天候监测、网络可视化、多光谱遥测、大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建成完整智慧农业体系。”百利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说。

  一年来,公主岭市全力优化梯次培育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效能,推动科创企业发展并肩突进、节节拔高。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实现倍增,达到28户,同比增长100%,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新增69家,同比增长23.21%,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户,企业高价值专利获取数量达34个。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激发向“新”动力

  公主岭从种业大县到种业强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制种基地不断壮大,曾被农业农村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常规稻制种大县。

  种业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其关键是种业科技创新。

  “我们水稻所利用人工气候室通过人工光源和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模拟水稻最适生长环境。在短日照条件下种植可以显著增加氨基酸、维生素和黄酮类等多种代谢物的含量,并使育种时间大幅缩短,有助于提高水稻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水稻资源团队首席科学家张强说。坐落于南崴子街道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是北方粳稻科学研究、生产示范和新技术推广中心,育成了吉粳60、长白9号、吉粳88、吉粳816等各历史时期经典品种,主导了吉林省水稻品种的六次更新换代,育成的品种具有耐高温、耐盐碱、抗倒伏、产量高、食味品质优等特性。

  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催生新质生产力。公主岭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多管齐下加速探索,进一步加强与吉林农大、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等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持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截至目前,全市技术合同总额达1110.9万元,组织实施8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转化总金额超1500万元。吉林农业大学陈光团队“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成功签约,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多个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品种示范161个、技术示范69项,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搭建平台深化合作

  集聚“智力引擎”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必须要搭建平台,提升科研资源要素承载力。

  “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的建设为我们发展搭建了平台,一期工程投产当年,我们就加工玉米种子600万斤,二期工程投产后产能将继续扩大,预计年加工能力可达 1 亿斤以上。”鸿翔种业相关负责人牛文卿说,目前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投入市场的品种有69个,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国际领先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及种业科创中心。

  一年来,公主岭市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取得新突破,与李玉、赵春江等多位院士及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院士工作中心3个,新增1个市级工作站和1个长春市农业领域工作站;积极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户,“科技小院”获批4家,多个重点创新平台入驻科创中心,主粮作物生物育种实验室设备进驻、生物育种中心建成投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孵化平台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积极与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吉林大学等30余家科研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建科研创新载体82个,开展科研合作项目60余项。

  厚植科技人才沃土

  注入“源头活水”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不断提升科技协作水平,开展多层次产学研合作,以人才驱动科技结硕果,也是公主岭推进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

  在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吉林农大等15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无人农场等农业科研项目已经落地。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介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公主岭示范基地共有7名高级研究人员,还有10名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主要工作就是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开展技术研发,把智慧农业、循环农业和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和组装,在公主岭落地后,还将在全省相同类型区推广和示范。

  一年来,公主岭市以人才的引育用留为导向,紧盯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到科技企业担任科创专员(兼任科创副总),上半年,3位科创专员通过申报。聚焦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助推腾达阻尼、红星轨道、富锋汽车等企业吸纳12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入职,从事科研辅助、设施运维、学术助理等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与多位院士及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设立3个院士工作中心,柔性引进高端人才71人,有效提升了公主岭市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认定科创专员8名,长春科技专家库新增专家1名。这些专业人才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项项成绩、一串串数字背后,折射着公主岭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浸润着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展望未来,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持续驱动下,公主岭市定会不断涌起创新浪潮,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公主岭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伊海龙 

  通讯员 曹璐/摄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