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市棚膜经济: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公主岭市-区域模块 房彦妮 3915901
公主岭市棚膜经济: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公主岭市-区域模块 房彦妮 391590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春站 > 区域模块 > 公主岭市

公主岭市棚膜经济: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2025-01-16 08:3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年来,公主岭市棚膜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乡村振兴展现新活力,栋栋成片的大棚内绿意盎然,实实在在让农民握住了解锁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科技助力,温室大棚生机盎然

  隆冬时节,室外寒气袭人,位于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恒通生态现代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与室外形成鲜明对比,抬眼所见各类果蔬长势喜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他们的让果蔬长势好的窍门,原来是利用了科技的力量:一是在棚内安装了专门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的激光灯,通过在夜晚增加光照,促进作物生长;二是安装了传感器和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棚室内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实现高效、精准种植管理,进而提高果蔬产量和品质。目前,园区50栋温室大棚每星期生产果蔬数万斤,可满足2000余个家庭对蔬菜的需求。

  创新种植,农民增收有秘籍

  大岭镇黄花村的王世民对于棚膜种植也独有秘籍。为了实现每年种植两茬草莓西红柿并抢早上市,面对冬末早春低温问题,他采取温室育苗移栽技术,并采购安装取暖设备;针对单层棚膜温度较低问题,对大棚进行了三层覆膜改造,使其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透光度、棚内温度;根据草莓西红柿的生长特性,在地表铺盖了稻壳,以降湿控温,减少病害。

  食用菌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秦家屯镇两家子村食用菌基地内,蘑菇整齐鲜嫩。种植户赵玉平说:“我的两个棚4万袋平菇,年产值10多万元,基地各环节需大量人力,为村民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带动周边经济,让村民冬闲变冬忙,增加收入,生活更富裕。”

  生态园草莓,线上线下销售旺

  刘房子街道向阳坡生态园里,工人们正精心管护鲜红的草莓。说起销售现状,负责人冯澜信心满满地表示,园区现有25栋草莓大棚、15万株苗,2024年12月中旬草莓上市,年产量2.5万至3万公斤,每公斤售价15元。园区还不断拓展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长春等周边地区人群来采摘,给客户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和乐趣。

  徽派大棚,南果北种创奇迹

  粉壁黛瓦、马头墙、小格窗……位于永发乡的坤圣园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的徽派果蔬大棚也格外受到关注。2018年,坤圣园投资2.5亿元建成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占地30公顷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77栋,园内农作物按照国家绿色有机标准种植栽培,并配备了完善的监控设备、保温设备、灌溉系统等设施,打造了国家级生态农业产业园。园区加大技术投入,实现了“南果北种”。木瓜、枇杷、香蕉等南方才能种植的水果在这里开花结果。此外,还栽种各类蔬菜,引进了菌中之王羊肚菌、虫草等产品,充分满足了不同季节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依托棚膜经济不断拓展出乡村旅游新业态,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承接各大企业、幼儿园等单位的采摘、研学和餐饮住宿等休闲活动,产值超2000万元,带动周边村屯2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农民腰包鼓鼓,幸福感满满。

  一栋大棚就是一个“聚宝盆”,一栋大棚就是一个“钱袋子”。目前,公主岭全市棚膜种植面积达3.53万亩,产值超10亿元,65个规模园区中有8个已成为省级“菜篮子”应急保障基地。俯瞰如银纱飘舞,走进似绿波荡漾,棚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公主岭的黑土地上孕育了无限致富“丰”景。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伊海龙 

  通讯员 李佳瞳/摄

初审: 房彦妮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