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日暖阳洒向公主岭市的广袤田野,棚膜产业的蓬勃脉动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强音。从田间地头的藤稔葡萄架,到温室大棚里挂满枝头的草莓柿子,这片土地正以创新的产业模式,将传统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在桑树台镇西桑树台村,藤稔葡萄种植大棚内,村民们穿梭其中,精心修剪葡萄藤。此时正值葡萄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关系着葡萄产量和村集体的 “钱袋子”。该村有大棚46 栋,2024 年年产值达11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带动150余人次就业,人均收入1万元。预计2025年,葡萄年产量达30万斤,年产值将达300万元,展现出棚膜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西桑树台村依托 “棚膜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形成 “种植 — 加工 — 销售” 一体化模式,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样,在桑树台镇春园村耀军家庭农场,33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种植草莓柿子。凭借独特口感和高品质,已与多家商超、生鲜平台建立长期合作,订单供不应求。园区占地6万平左右,年总收入在150万至200万元之间,带动周边200人次就业。
如今,桑树台镇已建成 8 家规模化棚膜园区,种植品种丰富多样,包括草莓、番茄、葡萄等水果,以及豆角、茄子、辣椒等蔬菜。这些园区不仅丰富了市民的 “菜篮子”“果盘子”,更带动300余名当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年综合收益突破500万元,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伊海龙
通讯员 李龙/摄
初审: 房彦妮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