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公主岭市永发乡的田垄间突然热闹起来,这里的毛葱迎来收获季:农民们弯腰、挥锄、抖土,动作行云流水。刚离地的毛葱堆成小山,修剪根须、筛净黑土、麻绳打捆……每道工序有条不紊。
“你猜这片葱田养了多少年?足足四十年!”新发村农技员范力杰捻起一株叶片如出鞘青铜剑般笔直的葱给记者看。自打20世纪90年代,永发人就在清明后开启特色仪式:精挑葱头、摆苗培土、银膜覆垄,再人工复检。这套技法早刻进他们的骨子里。经过3个月的日光浴,1200亩黑土地捧出葱白透亮如羊脂玉般的宝贝,每亩收益1.2万~1.3万元。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俄式厨房、沈阳老边饺子的馅料盆、两湖的腊味作坊、甚至湘西苗寨的吊脚楼,这些千里外的灶台早和永发毛葱签了长期合同。眼瞅着外省货车在田埂排长队,老农侯伟掂着沉甸甸的葱捆笑出了褶子:“闻见没?这是钞票的香味!”
最绝的黑科技藏在倒茬节奏里——毛葱刚离场,白菜苗就踩着点儿安家。侯伟蹲在地头掰扯生意经:“毛葱现钱揣兜里噗噗热,白菜保底进账嘎嘎稳!”按行情,这茬接力赛能让每亩地再赚330元。他指着地垄挑眉:“瞅见没?咱这‘双响炮’,一炮更比一炮响!”
晚霞给田垄镀了层金箔,乡文化站墙头那句“一株毛葱土里藏,万家灶火四季香”在暮色里闪闪发亮。四十年匠心耕耘,永发人正把绿叶子变成“金票子”。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伊海龙
通讯员 杨孝天/摄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