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主岭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市场拓展等多举措,培育养殖大户,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寒地小龙虾”:科技赋能,开启致富新路径
在公主岭市桑树台镇,当地创新打造寒地小龙虾育养基地,以科技赋能特色农业,探索出“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高效养殖模式。荷润稻香合作社便是这一创新实践的代表。合作社拥有 130 亩水塘与 300 亩稻田,采用池塘育苗、精养与稻田养殖多模式并行的方式,实现小龙虾与稻米效益最大化。据合作社负责人王选安介绍,今年尝试养殖小龙虾 25 万尾,预计增收 8 万至 10 万元左右,池塘育苗每亩利润可达 1.35 万元。
当地水域资源为小龙虾生长提供天然温床。镇内大型牛场的牛粪经科学转化,成为培肥水体的天然养料,形成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合作社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王秋举教授团队及湖北毛泽俊专家团队,以“研企合作”筑牢技术根基。利用东北气候特性,小龙虾于7月中旬至8月底上市,抢占南方高温淡季且市场需求量大的商机,增加养殖户效益。
桑树台镇副镇长刘明坤表示,未来将以“以点带面”方式推广寒地小龙虾项目,助力全镇乃至全市小龙虾稻养产业发展,实现“一田双收”目标,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特色养马”:资源转化,助力村民增收
环岭街道高家岗村则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养马产业。2023 年,高家岗村党支部以“组织共建、产业共谋、收益共享”为原则,与孤榆树村共建养马场,采用科学饲养方法,饲养 60 余匹肉用马,2024 年实现净利润 40.78 万元。
养马场还为村民量身定制就业岗位,优先聘用两村村民,让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实现稳定增收。村工作人员周景学表示,共建养马场不仅扩大了集体资金,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养马,将农民手中的余粮转化为饲料,增加收入。目前,养殖场正在扩建,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将进一步推动养马产业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蚯蚓养鸡”:创新模式,打造生态富民产业
位于南崴子街道的吉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凭借“蚯蚓养殖 + 生态养鸡”的创新模式,引领群众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合作社现拥有蛋鸡存栏 2.6 万余只,每天产蛋 2 万多枚,售价每枚 1 元至 2 元之间。理事长吕伟表示,合作社从 2009 年成立至今,已从家庭作坊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成为全省特色养殖行业标杆,其推出的蚯蚓鸡蛋和富硒鸡蛋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南崴子街道武装部部长吴迪认为,河北村蚯蚓鸡蛋产业的成功是公主岭市践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战略的生动缩影,立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将小鸡蛋打造成富民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公主岭市以“1369” 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在传统养殖业基础上精准发力,培育壮大特色养殖产业,形成“多点开花、链式崛起”态势,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托起群众“致富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伊海龙
通讯员 高慧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