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特色种植让土地生 “金”,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公主岭市-区域模块 王金顺 3970250
公主岭:特色种植让土地生 “金”,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公主岭市-区域模块 王金顺 397025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春站 > 区域模块 > 公主岭市

公主岭:特色种植让土地生 “金”,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2025-08-14 09:3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年来,公主岭市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科技赋能、产销联动、集体发展等路径,让土地生 “金”、农民致富,形成了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与产业升级的多赢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怀德镇朝阳村,秋葵喜获丰收。翠绿的秋葵不仅让土地焕发生机,更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种植户李春艳介绍说:“我家是从今年的5月15日开始给秋葵栽到地里的,6月25日就可以采摘了,一直能采收到10月份。全年的产量能达到9万多斤,一亩地就能达到1万块钱。价格好的时候6元一斤,我这6亩地预计今年能收入6万多块钱。” 

  作为有“蔬菜黄金”美誉的高端食材,秋葵凭借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近年来成为市场新宠。李春艳紧紧抓住这一消费升级机遇,将 “靓丽水果” 秋葵品种纳入种植计划,不仅收获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更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村民李臣说:“我们4点多就开始干,顶着露水干,一般都干到11点钟左右。12块钱一小时,一年大约能挣2万多块钱。” 

  据了解,秋葵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需要工人每天采摘,风雨无阻,采摘的新鲜秋葵经过分拣装箱后,运送到当地农贸市场进行售卖。目前,李春艳的秋葵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岳洪海表示:“近年来,我们朝阳村为了让村民增收,积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秋葵需要年前打垄,村里出动人力、物力、车辆为百姓清理田间,让秸秆离田。明年我村将在特色种植上做文章、求突破、下功夫,由现在的1户发展到20多户,由现在的1个村发展到6个村,直到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大岭镇也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结合当地土壤结构和气候特点发展毛葱种植产业,让 “圆疙瘩” 变成 “金疙瘩”。

  大岭镇二道村种植大户邹兆路说:“我家今年种了四垧地毛葱,大约垧产有 7 万斤左右。现在价格预计是每斤一块二三,一共三四天就能收完,第二茬我们就是以种萝卜白菜为主。” 二道村有着多年的毛葱种植经验,在毛葱进入种植和收获的阶段都会吸引周边乡镇、村屯约 300 多名村民来到这里务工,每人每天收入约 150 元,带动了村民就近就地增收。

  大岭镇二道村党支部书记李中志表示:“我们村里始终聚焦种植户实际需求,全力做好灌溉设施维护、农资供应协调等基础保障,积极配合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大家安心种植创造便利。” 大岭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带动二道村、永兴村逐步探索形成 “自有土地 + 流转土地” 的种植发展模式,壮大毛葱种植产业,带领村民们走上一条特色种植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在苇子沟街道灵芝培育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这片由闲置荒地蜕变而来的特色产业园迎来了首个丰收季。43栋棚室里数万朵农大赤灵芝舒展着饱满的菌盖,红褐色的孢子粉如细密绸缎般覆盖在菌盖表面,随着采收机器的嗡鸣,这些凝聚着养分的孢子粉被小心收集。80台孢子粉收集机低声运转,红色的收集袋渐渐鼓胀,袋内粉末细腻如尘。附近的村民把刚采收的孢子粉送到晾晒棚,在通风的棚里慢慢风干。这片生机勃勃的培育基地,半年前还是1.3万平方米的荒地,为让荒地“重生”,苇子沟街道党工委全程督导垃圾清理工作,累计清理210吨废料,又处理铺平1.3万立方米建筑残土。土地 “焕新” 后,街道根据实际与吉林农大在当年试种1栋大棚灵芝并取得成功。为了保证今年的销路,街道的乡村振兴专干还开通了 “岭芝健” 快手号,从建棚时的钢筋水泥到如今的采收场景,每个细节都有视频记录,让更多人看到灵芝的生长过程。

  苇子沟街道苇子沟村乡村振兴专干马嘉林说:“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的荒地,我们跟着村里选种搭大棚,一点点地把基地从无到有建起来。现在灵芝喷粉了,饱满的灵芝特别有成就感,粉丝也越来越多,看到留言说全程看得见,买得放心,就更懂了全流程记录的意义。未来我们想把账号做得更专业,带着大家一起学直播,让‘岭芝健’走出公主岭,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从荒地到菌棚,从试种到丰产,苇子沟的灵芝不仅长出了经济效益,更种出了乡村的精气神。眼下,第一批孢子粉已完成晾晒,即将进入无菌车间破壁包装;基地的观光步道正在铺设,再过不久,游客就能走进棚室,亲手体验采收的乐趣。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正像那些悄然生长的灵芝,在乡村振兴的阳光下,舒展着蓬勃的生命力。

  公主岭市的特色种植产业正结出累累硕果,为乡村产业兴旺铺就坚实道路,助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伊海龙 

  通讯员 高慧敏/摄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