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万里沃野鎏金溢彩。在这丰收的季节里,位于长春市九台区的MAP示范农场迎来了一场农业科技盛会——10月16日,MAP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技术观摩会暨长春九台技术推介会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化现代农业东北大区主办,来自省市相关部门、省市农科院专家、九台区域内村书记和合作社负责人等近500人参加。活动中,现场嘉宾实地观摩籽粒直收测产与秋整地作业演示,深入了解中化农业MAP技术在提升玉米单产、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实践路径。
据了解,MAP农场由中化现代农业(吉林)有限公司于今年在九台区建设,总面积为1325亩,旨在聚焦玉米种植管理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构建智慧农场综合应用管理体系,配套水肥一体化加密植技术方案,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目标。
观摩活动现场,一株株玉米整齐排列,这些采用“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水肥+全程标准化管理”的技术集成创新产出的玉米植株,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长势。株高均匀一致,穗位整齐划一,籽粒饱满金黄,充分展现了科技农业的独特魅力。
经过现场籽粒直收、预估产量、送往粮库测产等环节,测产结果最终出炉:MAP农场今年的玉米产量达到干粮32411.9斤/公顷。显著的增产成效自然离不开其创新的技术模式和科学管理。
中化农业MAP技术经理苑书恒在现场介绍说:“我们通过筛选耐密品种,确定最佳株距,将种植密度提升到每亩5500株,同时配合精准的水肥管理,实现了光热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这种技术创新不仅大幅提升了单位面积产量,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此外,MAP农场还全面配置了智能灌溉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地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实现了精准的灌溉和施肥决策。技术人员指着控制终端介绍:“智能系统会结合玉米长势模型、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结合卫星遥感和气象信息,调整肥料配比和灌溉量,实现真正的精准管理。”
活动现场展示的MAP全程技术服务方案也让人眼前一亮。方案详细解读了如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产销对接的全程解决方案,这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农业服务生态系统。这种创新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在农机演示区内,一系列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装备整齐列阵。凯斯4088收割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工序,实现了“机收减损”的目标。其先进的清选系统和智能监控平台,确保将收获损失降到最低;雷肯液压翻转犁进行了深松整地演示,这台设备能够深耕至30厘米,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库恩动力驱动耙的作业演示同样引人注目,能够将翻耕后的土块精细破碎,同时完成镇压作业,打造出理想的种床条件;马斯奇奥播种机可以实现单粒精播,确保株距均匀一致,保障出苗质量,同时完成施肥作业、滴灌带铺设,实现种肥带同播,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当天下午,九台区还邀请农业领域相关专家为各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村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代表等进行了集中技术培训,让在场的种植户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在MAP农场开展的现代农业研学活动也进行得有声有色。来自吉林工商学院粮食专业的学生和九台区当地中小学生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通过现场观摩收割玉米、开展“运玉米”“手搓玉米”比赛、用玉米制作手工艺品、参观了解现代农业机械等多种方式,亲身感受科技农业的魅力,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知农爱农的种子。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九台区MAP示范农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在见证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农业现代化变革。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九台区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高效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力争实现玉米单产大幅提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九台区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