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执政根基 以人心之变引领治理之变 南关区-区域模块 王金顺 3977602
筑牢执政根基 以人心之变引领治理之变 南关区-区域模块 王金顺 397760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春站 > 区域模块 > 南关区

筑牢执政根基 以人心之变引领治理之变

——写在“红映南关 强基赋能”工程实施两周年之际

2025-09-09 14:2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更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2023年初,长春市南关区委组织部在常委部长的带领下,深入一线走访、反复研讨论证,创新推出实施“红映南关 强基赋能”工程,开启了南关区以体系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两年,不过历史长河的一瞬,却足以让一种理念扎根生长,让一种模式开花结果。这是南关区以组织之力凝聚万千之力,践行“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初心实践。两年来,“红映南关 强基赋能”工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92.76%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物业投诉率下降27%,70个老旧小区焕新颜,238个小区党群服务站高质量打造……数字背后,是老人吃上的暖心饭,是孩子课后有了放心去处,是百姓脸上更多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份成绩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2024年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国各省市的考察团纷至沓来,“南关经验”走出吉林,为更广阔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强基固本,重心下移,让组织体系的触角延伸至最需要的地方。区委组织部将组织建设作为“先手棋”,推进组织体系向小区网格延伸,向楼栋覆盖,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450个,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充分发动老教师、居民骨干等群体中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头雁”队伍。通过落实“四级包保”和“双报到”机制,组织5113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报到,组建18098人的“三长”队伍,推动642名“两代表一委员”常态化参与网格治理,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执行有力的组织网络,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11项,真正实现组织在基层扎根、人心在一线凝聚。

  ——贯通资源,融合共促,优质服务如活水般润泽每个角落。高标准打造238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全面提升6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差异化建成“幸福食堂”“幸福医馆”“幸福学堂”等“六大幸福品牌”场景460个。创新建立“红色合伙人”机制,广泛吸纳3600家各类社会优质资源积极参与,成功孵化“艺趣空间”等特色服务项目56个,系统构建起全龄友好、精准适配的社区服务体系。打造“一刻钟党群服务圈”,聚焦“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急难愁盼,将养老、托育、医疗、教育等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居民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公共服务圈内供给、生活需求圈内满足、治理难题圈内破解从理想照进现实,成为观察南关区基层治理的一扇明亮窗口。截止目前,累计开展惠民活动3000余场,服务群众突破60万人次。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汇聚民心激发治理活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区上下始终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2024年城市精细化治理行动中,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响应,自发参与环境整治和秩序维护;临街商户主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守护街面整洁与安全;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踊跃担任“流动网格员”,成为城市角落的“民情前哨”。通过群策群力,居民共同破解毁绿种菜、线路杂乱、楼道照明不足等治理难题2700余项,成功推动70个老旧小区实现封闭管理,引入基本物业服务,促使物业投诉率同比下降27%,居民满意度和安全感显著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生动实践。

  ——街头巷陌,服务深嵌,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悄然升温。“红映南关 强基赋能”工程虽然聚焦的都是民生小事,却折射出南关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不仅要有治理的精度,更要有服务的温度。被居民亲切称为“暖心食堂”的幸福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为邻里守望的情感纽带;集诊疗、康复于一体的“幸福医馆”,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普惠于民;而“四点半课堂”“长者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景,精准回应“一老一小”现实需求,托起朝夕美好……老百姓感慨:“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手机上点一点,服务就上门了”;社区干部坦言:“组织强了,人心齐了,干事更有底气了”,点滴变化之中,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南关,党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及的温度。

  从“支部建在小区”到“服务送到家门”,组织体系与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从“政府独奏”到“社会合唱”,“红色合伙人”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践行群众路线,推动资源下沉,创新治理机制,才能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未来,南关区将继续深化“红映南关 强基赋能”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做实体系、做强功能、做优品牌、做活治理,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南关经验”。

  南关区委宣传部供稿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