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2025吉林省非遗工匠学院系列培训活动暨第一期“吉林非遗好物”提升培训活动于6月25日至29日在长春举办。入选首届“吉林非遗好物”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及企业负责人共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精心筹划了本次培训。5天的教学周期,邀请了包括吉林省工会干部学校校长蒋景坤、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经理、吉林省高级专家胡维革、吉林省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孙桂林、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刘国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原所长朱立春、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苏大伟等来自全省的14位权威非遗专家、大学教授、专业导师前来授课。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课程包括:“吉林非遗保护20年历程回顾”、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吉林省地域文化特质、打造文化产品品牌的路径和方法、非遗产品的特点与现代包装设计、非遗活化新路径、非遗产品的品牌包装、非遗元素的合理使用及文创设计、自媒体生态下非遗产品如何破局等。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现场教学等形式,帮助学员深入理解非遗保护理念,掌握传承创新方法,懂得品牌塑造、拓宽传播渠道的重要性。
在培训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吉林省非遗协会和吉林省景区协会组织了一场“用非遗的特色文化属性为景区赋能的座谈交流会”。省景区协会邀请了6家特色景区负责人来到课堂,参观了“吉林非遗好物”陈列区,并和50位学员就“吉林非遗好物”驻景区的路径方法进行了座谈交流,达成了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共识。
为期5天的知识闭环学习,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兴趣盎然,在结业式上气氛异常热烈。纷纷表示首届“吉林非遗好物”不是评完就结束,还举办了这届针对性强的提高培训,太难得了,不仅让学员认清了自己作品(产品)的提升空间,也对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在结业仪式上不仅颁发了“首届吉林非遗好物”入选证书,同时还颁发了本次培训的结业证书。
首届“吉林非遗好物”选评及提升培训双轨驱动不仅鼓舞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的兴趣,同时也是助推吉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非遗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传承人技艺技能,赓续传承古老传统非遗技艺的务实举措;是引导非遗企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扩展思维、打造地域非遗品牌的有力举措;是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提升非遗技术及产品包装水平的必要举措。
吉林省非遗保护协会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