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青春正好。近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旅游文化学院2025级的300余名新生,将课堂搬进了充满故事的城市文化客厅——春京西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一场以“青春飞扬,感知历史街区的‘文化肌理’与‘旅游脉搏’”为主题的《认识性实习》调研活动。这群未来的旅游产业生力军,用年轻的脚步丈量、用专业的视角观察,一起解读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如何在一条百年街区和谐共鸣。
本次参观路线经过精心设计,宛如一条贯穿历史与当代的文化丝带,串联起空·美术馆、礼遇吉林·吉林省文旅商品体验馆、向北书店三个标志性站点。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深度的城市文化解码之旅。
空·美术馆——在“翰墨流芳”中触摸历史的艺术脉动
“空·美术馆”以其独特的命名和定位,给同学们带来了第一重震撼。这里正在举办的“翰墨流芳 越世吉光——吉林省首届名家书画作品展”,系统性地汇聚了从清末至近现代,包括乾隆皇帝、吴大澂、李叔同、傅抱石等与吉林渊源深厚的艺术大家的一百二十余件作品,完整勾勒出吉林地域书画艺术的百年流变脉络。
同学们行走在现代感十足的展厅与温润的木饰之间,凝视着悬挂于此的《野亭消夏图》的雄浑篆意、《书法五言联》的禅意笔墨。历史空间的质感与大师笔下的气韵交织,让艺术的观赏升华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礼遇吉林·文旅商品体验馆——触摸“可带走的”吉林脉搏
随后,同学们涌入“礼遇吉林”文旅商品体验馆。这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售卖纪念品的商店,而是一个微缩的、可触可感的吉林文化秀场。从长白山元素的创意衍生品,到独具特色的非遗手作,每一件商品背后都链接着一个深厚的文化IP。同学们兴奋地打卡、拍照。一位带队老师点评道:“‘礼遇吉林’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地把握了现代旅游的‘脉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象的消费体验,这正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向北书店——都市喧嚣中的精神灯塔
行程的终点,落在“向北书店”,以其温暖的灯光、精选的书籍和复合式的文化空间,成为了同学们讨论与休憩的据点。其命名与精神内核,直接源自记录吉林文化史的重要著作——《先生向北》。该书生动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张伯驹、潘素夫妇以及匡亚明、公木、唐敖庆等二十余位文化、科学领域的精英人士,响应号召北上吉林,扎根黑土地,为东北播撒文脉、振兴教育的壮阔历史。
同学们在此感受到的,远不止书香。一位同学在采访中讲道:“在了解‘先生向北’的故事前,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明白,‘向北’是一个充满使命感的抉择,是一种‘向新而行’的精神。这家书店,让我们触摸到了长春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与精神底色。” 在这座全新改造的空间里翻阅书籍,窗外是历经风雨的街景,窗内是静谧流淌的思想。
当三百颗年轻的心灵与一条沉淀了岁月的历史街区相遇,激荡出的不仅是求知的火花,更是城市未来的无限可能。学子们在感知长春厚重“文化肌理”与蓬勃“旅游脉搏”的同时,深切体会到这座城市惜才、爱才、用才的诚意与决心。在青春与城市的这场双向奔赴中,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力的城市文旅未来,正在被共同书写。
长春市文旅影视投资集团供稿